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执行力
发布日期:2015-03-30浏览:2292
互联网时代,发生了许多巅覆式的改变——这是有目共睹的。
本人从事执行力研究多年,发现过去许多习以为常的执行法则,突然变得不适用了。不禁想起了三星李健熙发起的“新经营运动”说的一句话——除了老婆孩子,一切都要改变。如今,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,那么,针对互联网思维,执行力问题要有哪些改变呢?
1. 智慧执行非绝对执行——多强调员工智慧,少强调员工服从
过去中国的企业多数属于OEM或大规模生产的时代,员工需要按照标准一丝不苟地执行上级的指令。强调的是绝对执行,拼的是体力,讲究的是无条件服从,管理者更多地强调操作步骤,这种执行难免会走向机械式、被动式执行。
然而,互联网时代是创造和用户体验的时代,不管是客户还是员工在乎体验,工作也不例外,像绝对执行、无条件服从应该是缺乏较好的体验。互联网时代的员工需要主观能动性,强调的是智慧执行,拼的是智力,讲究的自主性操作,管理者界定的是正确的结果而非操作步骤——智力比体力重要,选择比努力重要。
2. 快乐源泉非谋生手段——多强调“人”本身,少强调“事”本身,
在过去,员工为了更好的生存,更好地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,工作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,可以因为收入放弃自我体验。工作即成了任务,注重的是服从性及指标的完成性,执行的是上级制定的目标,强调的是事情是否按质按量按期完成,讲究的是效率。
然而,互联网时代,强调的是体验,工作要快乐,即使薪水不错。在过去,人们往往理想着不用工作就可以衣食无忧,如今,不工作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,因为少了追求,缺乏充实感,跟不上时代的节拍。如今员工注重参与感,强调舒适度,执行自己认可的目标而非所命令的任务——人比事重要得多,体验比完成重要。
3. “借口”是机会非没有任何借口 ——多强调领导责任,少强调员工责任
在过去,“没有任何借口”的思想大行其道,却成了主管的首选借口。为何如此说呢?当问题发生时,往往强调的是下属的问题,却比较少寻找上层的责任——这也许比较适合军队组织。但割裂了执行的主体,因为关键的少数往往制约着次要的多数。
“借口”应成为上层的工作重心——如何杜绝下属不找理由或者根本没有理由可以拿得出来,甚至员工的理由与借口成了我们改善问题的突破口。俗话说,问题就是机会,不允许说理由与借口,等于杜绝了改善的通道,何况人性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。关于这一点,并不是不追究员工的责任,而是更多地追究上层的责任。
4. 人是环境的产物非态度决定一切——多强调团队机制,少强调员工心态
过去,比较强调勤奋,成功学大行其道,心态课比较流行,提高执行力往往优先“洗脑”,可是“大锅饭”时代,无论怎么“洗脑”,大家仍然出工不出力。后来,进行了分田到户的改革,我们发现基本不用做什么思想工作,结果却显而易见。
互联网时代,强调勤奋背后的动力。老板为何比员工勤奋?是因为国家进行了制度的改革,给了创业人员足够的动力。互联网时代执行力提升首先是机制的改革,它比过去任何时期、任何方式都要重要的多。
5. 团队与个人共赢非集体利益高于一切——多强调个人利益,少强调公司利益
在过去计划经济、人民公社的时代,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,这是一种非现实的理想主义。实际情况是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前提,有了个人利益,同时,就在满足社会的利益。没有个体利益,哪有集体利益呢?
提升执行力的互联网思维即管理者至少要做到三讲:
讲结果:界定正确的结果,不限制操作方法;
讲因果:理清前因后果、来龙去脉,享受工作的体验;
讲后果:明确完成后的好处与坏处,懂得个人利益在哪里。
总之,可以让工作释放出快乐,如人际快乐、专业快乐和增值快乐。人际沟通不只是工作的需要,也是快乐的源泉;变被迫为一切以我为主、把个人兴趣变为职业成就;同时,让员工觉得有难度、有干劲、有成就感。
本人从事执行力研究多年,发现过去许多习以为常的执行法则,突然变得不适用了。不禁想起了三星李健熙发起的“新经营运动”说的一句话——除了老婆孩子,一切都要改变。如今,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,那么,针对互联网思维,执行力问题要有哪些改变呢?
1. 智慧执行非绝对执行——多强调员工智慧,少强调员工服从
过去中国的企业多数属于OEM或大规模生产的时代,员工需要按照标准一丝不苟地执行上级的指令。强调的是绝对执行,拼的是体力,讲究的是无条件服从,管理者更多地强调操作步骤,这种执行难免会走向机械式、被动式执行。
然而,互联网时代是创造和用户体验的时代,不管是客户还是员工在乎体验,工作也不例外,像绝对执行、无条件服从应该是缺乏较好的体验。互联网时代的员工需要主观能动性,强调的是智慧执行,拼的是智力,讲究的自主性操作,管理者界定的是正确的结果而非操作步骤——智力比体力重要,选择比努力重要。
2. 快乐源泉非谋生手段——多强调“人”本身,少强调“事”本身,
在过去,员工为了更好的生存,更好地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,工作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,可以因为收入放弃自我体验。工作即成了任务,注重的是服从性及指标的完成性,执行的是上级制定的目标,强调的是事情是否按质按量按期完成,讲究的是效率。
然而,互联网时代,强调的是体验,工作要快乐,即使薪水不错。在过去,人们往往理想着不用工作就可以衣食无忧,如今,不工作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,因为少了追求,缺乏充实感,跟不上时代的节拍。如今员工注重参与感,强调舒适度,执行自己认可的目标而非所命令的任务——人比事重要得多,体验比完成重要。
3. “借口”是机会非没有任何借口 ——多强调领导责任,少强调员工责任
在过去,“没有任何借口”的思想大行其道,却成了主管的首选借口。为何如此说呢?当问题发生时,往往强调的是下属的问题,却比较少寻找上层的责任——这也许比较适合军队组织。但割裂了执行的主体,因为关键的少数往往制约着次要的多数。
“借口”应成为上层的工作重心——如何杜绝下属不找理由或者根本没有理由可以拿得出来,甚至员工的理由与借口成了我们改善问题的突破口。俗话说,问题就是机会,不允许说理由与借口,等于杜绝了改善的通道,何况人性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。关于这一点,并不是不追究员工的责任,而是更多地追究上层的责任。
4. 人是环境的产物非态度决定一切——多强调团队机制,少强调员工心态
过去,比较强调勤奋,成功学大行其道,心态课比较流行,提高执行力往往优先“洗脑”,可是“大锅饭”时代,无论怎么“洗脑”,大家仍然出工不出力。后来,进行了分田到户的改革,我们发现基本不用做什么思想工作,结果却显而易见。
互联网时代,强调勤奋背后的动力。老板为何比员工勤奋?是因为国家进行了制度的改革,给了创业人员足够的动力。互联网时代执行力提升首先是机制的改革,它比过去任何时期、任何方式都要重要的多。
5. 团队与个人共赢非集体利益高于一切——多强调个人利益,少强调公司利益
在过去计划经济、人民公社的时代,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,这是一种非现实的理想主义。实际情况是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前提,有了个人利益,同时,就在满足社会的利益。没有个体利益,哪有集体利益呢?
提升执行力的互联网思维即管理者至少要做到三讲:
讲结果:界定正确的结果,不限制操作方法;
讲因果:理清前因后果、来龙去脉,享受工作的体验;
讲后果:明确完成后的好处与坏处,懂得个人利益在哪里。
总之,可以让工作释放出快乐,如人际快乐、专业快乐和增值快乐。人际沟通不只是工作的需要,也是快乐的源泉;变被迫为一切以我为主、把个人兴趣变为职业成就;同时,让员工觉得有难度、有干劲、有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