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居建材业,向电器学营销(一)
发布日期:2015-07-30浏览:2406
2011年在各地集训时,大家反应问题最多的,均是市场的变化,人流减少、价格跳水、毛利减少,有提前过冬的危机。对于许多业内的培训专家,这似乎是件好事。越是市场冷淡的时候,越是培训受重视的时候。今年,众多业内咨询公司,将业务重点转移到培训上,甚至多名业外培训师,也悄然挤入家居建材行业。毕竟,这个行业的容量太巨大,每年几千个亿的市场份额,潜在的刚性需求以及未来快速成长的市场机会,仍然让许多品牌在危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。风险与机会是并存的。我们先来分析几种现象: 1、大店风潮:如今的家具建材企业,象是重蹈了8年前电器业的发展之路。从2008年起,大店竞争的风潮席卷了家居建材行业的众多厂商,终端竞争打起了规模战。而电器业在1996年,逐渐开始形成规模化连锁业态的出现。 2、督导前移:分公司的建立,市场服务前移,缩减了总部的资金与人力成本消耗。12年前,家电业也是采取如此手法,纷纷成立多家工贸公司,加强终端市场的督导。据了解,某国内知名电器公司在豫北地区2010年的销售额是10个亿,而家具企业,产品单价高于家电,全国销量超10亿的企业却屈指可数; 3、加强物流,减少配送成本:规模化、工业化生产,成为家居建材企业作大作强的必要,差异化定位,也迫使厂家快速改革。早在10年前,大型的电器企业就配备了专业的独家第三方物流公司,多家企业已经在相应地区加开生产线、配置物流基地,减少全国范围的配送压力,可相对比例还是太少。 4、两级分化:今年,低价位品牌市场反应较好,迫使市场价格整体跳水。从年初的3.15促销即可看出,卫浴中包括科勒、惠达、箭牌在内的知名品牌,均在降低毛利,抢占市场。产品两级分化较明显,或者低价,或者高端。品牌的根本目的,不在降价,在于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。15年前,家电激烈竞争时,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。 5、减少品类 为了适应市场,很多家具建材企业均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品类,而淘汰产品的清理,缺少果断。造成库存及后续供货的问题。一个大型的浴室柜生产厂,基本都会有80或上百种浴室柜出现,其实30款即可。一个大型的沙发企业,也会达到60多款甚至更多的沙发。长尾理论在某些时候,起到了作用。而一个大型的电器公司,基本就是10多款产品,带来上亿的销售。模糊的产品定位,已经过去,发现自己的优势,才是必然。